泥鳅染色体研究综述

泥鳅染色体研究综述

孙玲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摘要:泥鳅分布具有地域性,染色体的组型在研究泥鳅进化上提供了新的观点和依据,不同的染色体组型决定了泥鳅的不同种属,其中泥鳅以二倍体和四倍体居多,性染色体也起到重要作用,不同染色体决定了泥鳅的不同类别。

【期刊名称】江西水产科技

【年(卷),期】2016(000)001

【总页数】4

【关键词】泥鳅;核型;性染色体

根据陈景星[1]1981年的论述,分布在我国境内的泥鳅属鱼类共三种:北方泥鳅,黑龙江泥鳅和泥鳅。北方泥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辽河上游等水系和蒙古,黑龙江泥鳅仅分布于黑龙江水系,而泥鳅分布于我国辽河以南大部分地区、越南、朝鲜和日本。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在分类上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已有的研究表明[2-6],泥鳅存在不同的地理种群,并且都有着广泛的地理分布。泥鳅的染色体存在着广泛的核型多态性,我国的泥鳅主要分为二倍体和四倍体类型两类,四倍体泥鳅属多倍体类型。在我国的泥鳅是否属于同种的问题上,至今还有分歧。

在过去的一些文献中[7-10],可以看到一些鱼类的分类是基于形态学鉴别的。形态学是一个复杂的、非中性(non-neutral)标记。选择压力可以引起进化上不同祖先的趋同进化,产生相似的形态特征。适应辐射引起的趋异进化,可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如未注明原创皆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内容中图片等附件信息由原作者提供,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