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怎么死的_秋瑾的死因

“秋风秋雨愁煞人”,1907年7月15日凌晨,鉴湖女侠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年仅32岁。

其实,秋瑾本可以不用死的。秋瑾受到徐锡麟案件牵连被捕后,早就仰慕秋瑾才学的山阴县令李钟岳对她尊敬有加,不忍加害于她。然而,在浙江巡抚张曾扬和绍兴知府贵福的压力之下,李钟岳不得不下令斩杀。在行刑前,李钟岳对秋瑾说:“尔之冤屈,我深知之,鄙人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余音未落,泪水满面。站在身边的吏役都相顾恻然。

秋瑾怎么死的_秋瑾的死因

当秋瑾英勇就义后,李钟岳因为过于内疚,于当年10月29日上午9时在寓中悬梁自缢,年仅53岁。

杀害秋瑾的浙江巡抚张曾扬和绍兴知府贵福,下场如何呢?

首先来看张曾扬。

张曾扬生于1842年,直隶南皮人,是张之洞的同族侄曾孙。1868年,26岁的张曾扬考中进士,点了翰林,步入官场,当了一名京官。在担任京官期间,张曾扬曾经追随张之洞一起出游,与李鸿章女婿张佩纶关系密切。

秋瑾怎么死的_秋瑾的死因

后来,张曾扬外放湖南永顺知府,历任广东肇庆知府、福建盐法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山西巡抚等职,1905年转任浙江巡抚。

与提倡洋务运动的张之洞不同,张曾扬是一名非常守旧的官员,向来主张严刑峻法。1907年,中国近代法学家、刑部右侍郎沈家本建议在各省试行刑事和民事诉讼法,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废止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张曾扬明确表示反对:“浙西枭匪出没,浙东寇盗潜滋。治乱国用重典,犹惧不胜,骤改从轻,何以为治?此他省或可行,而浙独难行者也。”

在张曾扬看来,治乱要用重典,因而拒绝在浙江推行刑事和民事诉讼法,这为后来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杀害秋瑾埋下了伏笔。

秋瑾怎么死的_秋瑾的死因

张曾扬处决秋瑾,一方面破坏了清朝本身固有的司法审判制度,即死刑要报刑部复核,并交由皇帝判决;另一方面在没有确实的口供和令人信服的证据的前提下处死秋瑾,不合当时清廷正在推行的预备立宪精神。因此,当秋瑾被害后,《申报》《时报》等报刊和各界人士,对浙江官府口诛笔伐。浙江官府面对着汹涌而来的舆论,进退失据,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张曾扬坐立不安,被迫转任江苏巡抚。江苏离浙江很近,为离开是非之地,张曾扬又改任山西巡抚。不久,张曾扬称病辞职,回到老家,并在老家度过了人生的最后14年。

在清朝,很少有官员主动辞职回家。这说明,秋瑾之死,对张曾扬的仕途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秋瑾怎么死的_秋瑾的死因

接着来看贵福。

贵福生于1869年,香山健锐营镶黄旗人,属于“根正苗红”的八旗贵族。

贵福的发迹,始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当时,慈禧太后被迫带着光绪皇帝逃出京城,一路西逃到陕西西安。贵福跟随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一行,鞍前马后伺候,吃尽苦头。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好,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回京,贵福便得到重用,屡获升迁,于1906年赏顶戴花翎,以道府充任绍兴府知府。

秋瑾之死,与贵福有直接关系。因为是他在没有找到证据的情况下,电请浙江巡抚张曾扬处决,导致秋瑾被害于绍兴轩亭口。秋瑾死后,消息传出,贵福立即成为千夫所指。他怕激起更大的民怨,主动申请调到浙江海运局统办,随即又改任安徽宁国知府、漕运劳保道。

秋瑾怎么死的_秋瑾的死因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清朝覆灭。贵福害怕新政权找他算账,以生病为由,辞去了官职,悄悄地回到了香山健锐营镶黄旗,还将名字改为赵景祺,度过了隐名埋姓的5年。

当然,贵福是不甘寂寞的。1916年,贵福见风声已过,便离开京城,去了关外,东山再起,历任沈阳县知事、京兆政务厅厅长、东三省博物馆总务处副处长。1931年,日军占领了东三省后,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贵福作为清朝遗老遗少中的一员,积极奔前跑后,被溥仪任命为盛京陵庙承办事务处总办,授予“建国功劳章”。

秋瑾怎么死的_秋瑾的死因

溥仪为了拉拢贵福,还将自己的妹妹四格格下嫁给贵福的次子赵国圻。贵福一下子变成了“皇亲国戚”,两个儿子都担任高官。

1937年,贵福死于沈阳,时年68岁。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如未注明原创皆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内容中图片等附件信息由原作者提供,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