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读后感怎么写,8篇范文样本

1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作者李鸣生所著的《飞向太空港》一书主要讲述了:中国航天人用‘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一事,记录了中国航天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

读完之后,我被中国航天人们的精神品质所震撼。在那个年代,我们的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我们所面对的困难说是‘天灾人祸’也不为过。在‘人祸’方面:别的国家在卫星制作方面对我们实行封锁制度,但我们并不服输,在航空领域的‘泥坑’中摸爬滚打。就这样摸索出了我们的第一个卫星‘东方红一号’以及‘长征’系列的火箭,实现了我国在航空领域零的突破,证明了我们的实力!不仅如此,因为当时我们的科技落后,资金短缺,所以一些科技大国对我们不屑一顾,导致我们四处碰壁。经过我们不断地努力,好不容易得到一些国家的肯定,却因为一些国家在背后使坏使我们错失了打入国际市场的良机。

在‘天灾’方面,因为在最初修建发射场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极多,在我国专家们的多次讨论后,将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西昌作为了修建发射场的地点,但因为西昌四周群山环绕,所以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在一次百年难遇的泥石流中,发射场的一些部分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但基地的官兵们齐心协力,将半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仅仅用了一个半月就完成了,这种工作效率令我钦佩!中国航天人正是通过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亚星’才得以成功发射;在运送升降平台的路途上不少官兵为此牺牲。因为大山封路所以卡车无法安全通过,得知此事的各地群众齐心协力聚集起了大量的炸药,炸开了大山,护送着卡车安全的通过了葫芦崖。看来‘亚星’的成功发射同时也离不开全国群众的努力!

遇到困难,却不消极,也不怨天尤人,而是努力的去克服。21世纪的到来使我们中国的航天力量再上一个阶梯,步入世界前列。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要传承中国航天人的珍贵品质,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2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起初看《飞向太空港》的目的仅是因为它是必读书目中的一项,并且始于对它的兴趣罢了。从头到尾大致翻阅一遍,既枯燥又乏味,甚至还有许多关于航天的专业术语频繁出现。我很是不解,为什么没有文化功底,全文都是简洁明了的叙述或是对话的作品会选到必读课外读物里呢?这样的书不是人人都能写的吗?

但直到我细品了这书中的内容与文字底蕴时,才发现这不仅仅是本跟航天有关的书籍,更是记录了中国航天由落后到崛起的一步步艰辛历程,耐人细看!比如,文章开篇序言中说:“因为天空和天空下到处乱窜的人,孤独的地球才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幽默十足,一下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再比如:“人类飞天的梦想一定是注视天空的结果。因为人区别于猪的地方在于,总会时不时仰望天空。”这样简洁有趣的文字,这样有深度的作品,怎能不吸引人继续探寻人类航天历史呢?

书中描写了许多为航天事业付出一生的航天英雄。原中国卫星测控中心副司令员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善于辞令,在谈判桌上力挽狂澜。身材高大,腰板粗壮的乌可力,推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所知、无私奉献的航天英雄们,将中国航天技术不断走向国际化,也让人类走进宇宙母亲的怀抱。

读了这本书后,我也深深地被航天工作的艰辛所震撼。他们要在一个荒凉而孤寂的大山沟里闷近半年,没有信号,跟家人更是大半年才能见一次。从现代的大都市到原始般的荒山沟,各个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不便。但是他们心怀中国航天争雄世界的志向,才能克服重重困难,临危不惧,终使中国航天发展辉煌起来。

“火箭起旋,星箭分离!”“这次发射,完全成功!中外专家们紧紧抱在一起,滚烫的热泪,让一切话都显得多余。”这一幕,是中国航天技术第一次真正的国际合作,更是通往国际大门的邀请函。

本书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震撼读者内心的民族魂,让中华民族儿女为之骄傲。正如作者所说:“那时,太阳将不再是红色,月宫将不再清寒。经地球数十亿年进化过的人类,大踏步走进的,必将是一个远比地球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

3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1990年4月7日夜晚,有一场十分特殊的婚礼,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在万众瞩目中送入太空。那一刻,全中国沸腾起来了—大国,崛起了!在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中记录了“长征三号”将“亚洲一号”送入太空的辉煌时刻以及背后的辛酸史。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就开始探索宇宙,而被称为“火箭的故乡”的中国,却要花重金买外国的卫星,高价请外国人发射。西方人也为此嘲笑中国。就在这时,中国也开始了探索太空的路。而这一切,都是在西昌一个称为“水帘洞”的大山沟里进行的。这里最大的特点便是“原始与现代同构”。航天人们的工作场所会发生泥石流,居住房子也恒简陋,饭有时还吃不上,书中写道:“公路上,‘解放牌’与老水牛互不想让,‘桑塔纳’与毛驴车比肩同行;既有手持钢枪的解放军,又有身披‘查尔瓦’的老彝族。”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依然不放弃。除此之外,虽然发射场不是战场,没有你死我亡,但依然有牺牲,依然有惊心动魄。发射场的自然环境恶劣,随时都会夺走工作人员的性命;科学家们不分昼夜地研究丶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了生命;外交人员更是紧张,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每一场谈判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每一次发射,都有着英雄的流血和牺牲,都有着航天人才毕生的心血。航天人们凭借着不屈不饶的精神,使得他们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依然顽强斗争。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飞天梦才会实现而现代的我们正是缺乏这种精神。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享受这优越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应该勇担重任丶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最后,这本书中的人物也是栩栩如生的:留着贺龙式小胡子的乌可力,为了美国证实“长征三号”的实力,一次次失败后没放弃,看到辱华漫画也控制了愤怒,可见他的爱国情怀和道德修养;孙家栋。一个谈判专家,工作时一点不懈怠,平易近人。还有春节难得打电话的任新民,亲自上阵驾驶叉车的美国人维科特……在全体航天人的努力下,才迎来了1990年4月7日那个辉煌的夜晚,这不仅象征着中国也加入了探索太空的队伍,更意味着大国崛起了!

现在的祖国已经强大了,但只有我们学习前辈们那些宝贵的精神,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

4《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飞向太空港》,作者是李鸣生。

自从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三号火箭后,美国的卫星发射却遭到接连失败。中国便派人去美国宣传长征三号火箭,表示可以帮助他们发射卫星。可美国公司的人瞧不起中国的火箭技术,拒绝了。不过中方并未放弃,继续将长征三号火箭各个装置的具体情况讲解给美国休斯公司的人,并解释长征三号火箭发射卫星是很安全的,休斯公司终于同意让中国来发射卫星了。当波音747飞机把亚洲一号卫星运送到西昌后,美方与中方工作人员便开始了非常艰难的合作,主要是语言方面的困难,一方说中文一方说英文,互相都听不懂,只能请翻译来。在文章结尾,中美技术人员克服了许多技术上的问题,最终成功发射了这颗全球关注的亚洲一号卫星。

看到结尾中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时,我不禁想到了旧中国,那时候,圆明园的毁灭,南京大屠杀等等,就像一片阴影蒙在了中华大地上。而如今中国人能为美国发射卫星,成为世界强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如毛主席所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从一开始美方拒绝了中国,到最后能成功发射卫星,是因为中方及时找到不足之处,知道光靠嘴上宣传是不行的,中方又将更加详细的内容告诉美方,让美方相信自己。我们平时学习做题目也是一样,如果一种方法做不来就要逆向思考,换一种方式去做,说不定就会成功。

发射卫星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除了语言上的问题,还有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但是,中方人员能够成功发射卫星,是因为他们坚信,只要不断努力,对自己有自信,就能突破困难。

想必这就是《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吧。

5飞向太空

10月10那天上午晴空万里。学校组织我们六年级去听一个讲座——飞向太空。听完了这个讲座,我的感受很深。我知道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吃、喝、睡,我知道了航天员穿的“ 航天工作服”“气压服”“舱外航天服”------

我们进了礼堂,做上位置,过了两三分钟,讲座便开始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渴望腾飞的民族”这句话的确不假,从古代到现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流传着许多的传说,最典型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嫦娥奔月。因此,中华飞天的梦想就诞生了!

从古至今,中华人民飞天的梦想一刻也没有消失过没有停止过,许多中华儿女都背井离乡,跑到遥远的沙漠,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一个目标:完成所有中国人的心愿,证明中国人的实力!

宇航员在太空要完成吃、喝、睡、出舱等一系列高难度的事情,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是使命、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些事在地球上做起来简直是不费九牛一毛,而在太空却要非九牛二虎之力。因此,宇航员在地球上经过无数次的高难度的训练,要面临无数次的考验!做这么多就是为了完成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证明中国人不输给那些世界强国!证明中国人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证明中国人是一个像龙一样腾飞在蔚蓝天空的翔龙!

现在,我们国家的航天的发展速度愈来愈快,使我们国家在群英之中可以昂首挺胸,有了一个高高的立足之地。虽说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跟西方有一点略微的差距,但是我相信将来中国的航天和经济实力足以和强大的美国比拼,甚至可以在世界上取得一个遥遥领先、数一数二的位置!

同学们中国航天的接班人就是咱们。努力吧!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6《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我利用暑假参加贝雷军拓研学游闲暇时间,认真读了《飞向太空港》这本书,这本书是著名军旅作家李鸣生的代表作,也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三届国家“五一个工程”奖得主,还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指定阅读,这本书深受人们的喜爱。

《飞向太空港》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最终卫星以精准的角度到了预定轨道,中美双方专家与人们载歌载舞、欢天喜地。书中使我印象最深的章节是“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在原来我还没有读这本书时,认为航天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职业,可当我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我们的航天员住房简陋、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吃…但他们依然千辛万苦,白天黑夜,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搏斗。这种航天人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敬佩。

读完了这本书,我思绪万千,爱不释手,开阔了眼界,也让我理解了我们50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贫穷和艰难,人的潜力真的无限大,人的忍耐力也是可以强大到无法想象。真心敬佩我们的祖先,通过文字,让我对自己的国家充满敬意和感激。航天者们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勇于面对。想想现在的我们,与西昌发射场困苦艰辛的一幕幕相比,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并且还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关爱,爷爷奶奶的照顾。但是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就绕道而行,或者喊爸爸妈妈来帮助;遇到一些作业和试卷中难题,就上网搜索答案或干脆不做;遇到一些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也会喊爸爸妈妈来解决,而不是冷静思考,自己解决。

梵高曾经说过:“伟大的事物不是偶然降临的,而是通过意志力达成的!”一个人身上有多少耀眼的光环,他就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承受多重的压力。作为21世纪的少年,更应该勇担重任,努力学习我的任务就是一步一步的缩小我与梦想的距离,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为国争光!

7飞向太空

前几天,我得到了一架遥控直升飞机。淡黄的机身,白底黑纹的螺旋桨让我迷醉;纤长轻盈有如蜻蜓的尾翼,挠得我心痒痒的。我迫不及待的玩起来,简直到了爱不释手、废寝忘食的程度。

“振举,吃饭了。”“嗯,好的。”我心不在焉地应着妈妈。我没空呢,我在房外草地上遥控着飞机。飞机从开始的蹒跚学步、跌跌撞撞,到现在的轻盈曼妙,可费了我老长时间。我也仿佛跟着他成长,直到此时伴着一起在天上飞翔。我似乎也能触摸到了凉风,拥抱到了白云。就像一只鸟儿在山谷盘旋、戏耍。美中不足的就是飞不高。若是再飞高些,我就能俯瞰这一方家园了。

“振举,睡觉了。”“嗯,好的”。我恋恋不舍的把飞机放进盒子里。躺在床上,我总是睡不着:为什么飞机飞不高呢?是否要在它的身上增加动力?或者。。。。。。,迷迷糊糊我就睡着了。

“咦?”我怎么还在草地玩呢?妈妈不会骂我吧,我小心翼翼的向四周望了望,没人。我赶忙在机尾绑上了几束礼花又坐上了飞机,“砰”加强版的飞机直冲云霄,向着苍穹而去。大地越来越远,渐渐的一个蔚蓝色的星球缓缓的展现在我眼前。缠绕她身上的是薄纱般洁白的云朵,更远后是浩瀚无垠的星空,无数星星一闪一闪的。童话般的美丽呀。

从地球中间最明亮皎洁圆盘式抛洒清辉的就是月亮哪。我慢慢的把飞机降落在月亮的环形山上。这里草木扶苏,鸟语花香。跟我印象中的荒凉大不相同。在斑斑驳驳树影后一艘飞船隐隐约约露了出来。走进一看;"哈哈",这不就是神舟飞船吗?杨利伟叔叔站在旁边爽朗的大笑,亲切的对我说“这里是中国太空基地。小朋友,欢迎你加入我们航天队伍。”在杨利伟叔叔的带领下,我熟悉了太空基地,了解了他的前世今生。在一代代航天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地球走向了月球。还将要走向火星、木星——当然这将是我要去完成的任务了。

8《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每次仰望星空,看着那北斗七星布下的星阵,像一条丝带横穿天际的银河;看着那划出短暂绚烂的流星,以及浩瀚无垠的苍穹,总会激起我们无数的想象,遥想那缥缈的空中,有怎样的美丽街市,想着我们是否能飞到太空,亲眼目睹那“美丽的街市”,让我们心中那份好奇心得到满足。而著名作家李鸣生先生所著的《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中国航天人第一次和国外科学家合作,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同步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文中详细描述了卫星飞天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台前幕后的故事。一个民族从坚守地球到遨游太空,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有无数的困难和艰辛,是无数人用青春、汗水,坚持不懈的奋斗甚至生命换来的。面对一次西昌发射基地百年不遇的泥石流暴发,霎时间,滔滔滚滚的泥石流沿着山谷海啸般倾泻而下。仅半小时,房屋倒塌了,铁路冲垮了,桥梁摧毁了,公路崩溃了,通往发射场的公路、铁路、小路以及所有有线通信线路,全被切断,人员伤的伤、残的残、死的死。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基地中的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他们挽起裤腿,卷起袖子,踩着泥水,踏着泥坑,不顾狂风暴雨,不管千辛万苦,白天黑夜,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搏斗。正是靠着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他们最终顶住了泥石流造成的巨大灾害,渡过难关,迅速恢复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前的准备工作,为其按时发射,点亮了一盏生命铸就的“绿灯”。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看不见的牺牲与死亡。火箭专家余福良夜以继日连续攻关。其实,他早就感到肚子疼痛,却一直强忍着,等后来实在忍受不了,才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直肠癌晚期。还有那位从北京来的姑娘,当年,她兴冲冲地来到这里工作。由于发射场一次偶然的事故,她惨遭不幸,二十二岁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发射场。每一次发射,都是航天人毕生的心血。正是这种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我们的航天梦一步一步得以实现。那么,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呢?许多同学遇到一点困难,就停滞不前,瞻前顾后,毫无进取精神。《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勇于担当,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如未注明原创皆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内容中图片等附件信息由原作者提供,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