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观后感高中精选怎么写,8篇范文样本

1飞越疯人院观后感高中精选

我不知道医学上评价疯子的准则是什么,是生理结构?或是行为方式?或是道德思想?总之,我一切无法求证,我只知道McMurphy从一个匪徒最终变成了一个疯子,而原因则是被人为的切除脑蛋白,切除脑蛋白的原因是因为McMurphy是个疯子,而疯子是不该对现有规则提出挑战的……

最终,我明白了“哦,原来疯子便是不守规则不按套路出牌的人”。而所谓的疯子最终只是存在于别人眼里的东西,在每个人的世界里,并没有“疯子”这个概念。如果按苏格拉底说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王”那么这世界还 有疯子么?在我自己的王国里,我指定自己的准则,我规范自己的标准,何来的疯子?

但问题是我们终归是生活在人的世界,而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关系”,这终于是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生活在自己的王国,规则、标准也不是自己制定,所以或许一个不经意的冲动或者任性变变成了疯子……

在一切和谐的疯人院里,突然闯进了McMurphy这个不和谐的因素,在他看来,吃药时放的轻音乐是格格不入的、不看球赛的电视也是格格不入的、开会也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带着疯子们出海钓鱼、打篮球赛、开party……但最终还 是没能逃出规范的牢笼……McMurphy在搬不动大理石水台后说“我搬不动,但最起码,我试过了”……是的最起码“我试过了”……

这对我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挑战,终于在今天我开始慢慢动摇我一直以来固守的准则,虽然我搬不动,但我试过了么?或者说是我曾经有尝试过去试么?我陷入了沉思,我想找出曾经可能有过的哪怕一点的努力,但是最终还 是失败而归,我没有做过努力,还 对曾经做过这样努力的人嗤之以鼻……

McMurphy最少有三次机会逃出,但最终还 是放弃逃脱的机会,围栏里面是规范,是疯子,但对于彼此来说,却没有人认为对方是疯子。但是围栏外面是什么?自由么?冲破了围栏便是自由么?逃出疯人院的“疯子”在外界变不是“疯子”么?不见得,最起码在疯人院里你可能还 不是“疯子”,但是到外面你必定是疯子无疑。

何为牢笼?何为自由?为什么McMurphy一直放弃窗外的自由?上锁的铁门是牢么?画地为牢才是真正的牢,即使大门敞开又怎样?你依然逃不脱,自由的敌人一直如影随形,并且总是打胜仗,最终一败涂地,而自由最终也死无葬身之地……

“我是说,你们一直厌倦这个地方,但是你们没有勇气走出这里,你们以为你们是疯子么?”最终变成了“我以为我是疯子,所以我成了疯子”,因为“瑞秋小姐说我是疯子,医生说我是疯子,保安说我是疯子所以我以为我是疯子”,所以瑞秋小姐说“单独的人是疯子”,所以梵高是疯子,杰克.伦敦是疯子,海明威是疯子,所以梵高对着太陽死在了麦田地,杰克.伦敦注射过量***,海明威把双管火槍对准了自己太陽穴,所以确切的他们是疯子……最终我也变成了疯子!

2飞越疯人院观后感高中精选

影片故事发生在一九六三年间,美国某丛林旁坐落着一所国家精神病院,那儿住着各种各样的精神病人。 一天,一个名叫麦默菲的中年男子,被武装的教养院军官押往国家精神病院。 麦克墨菲是一个身强力壮、性格豪放的青年,为了逃避在教养院的责任,在教养院的人面前表现出异常,而被送进精神病院。 麦克默菲进院后,他原以为可自由轻松一点了,哪知处处受到限制,主治史贝菲医生找他谈话,因为他在教养院有一系列"反常"言行,因为教养院送来的资料说这中年男子在教养院胡作非为,经常打架……

《飞越疯人院》一片根据坎·凯西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拍摄。影片上映后,不仅获五项奥斯卡奖和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两项奥斯卡奖提名,而且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飞越疯人院》也是继《一 夜 风流》(1934)之后,又一部获五项主要奥斯卡奖的影片。

本片是美国70年代社会电影的代表作。影片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出色的表现力一举夺得了1975年第四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等五项大奖。影片虽然采用了好莱坞电影中经常涉及的精神病患者这一老题材,却因为其注入了新的社会意义和内涵而大获成功。影片中的精神病院实际上是美国病态压抑的工业化社会的缩影。影片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尖锐的讽刺力。影片表面上是在叙述一个精神病院中所发生的悲剧故事,实则却展现了那种为了个性解放而孤军奋战的英雄,由于找不到正确的解放道路而最后为社会所吞噬的悲惨命运,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飞越疯人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作品。影片以精神病院为舞台,着重反映了一种在当时所谓现代化管理的社会中,人们被紧紧束缚而动弹不得的恐怖景象。这种景象深深地抓住了每一位观众的心,使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恐怖。主人公麦克默菲的对自由的追求和最终的悲惨遭遇深深地体现了人们所受的压抑和悲剧命运,使影片具有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效果。影片的结尾是全片的点睛之作,充满了使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气氛,却也是最为感人的一个段落。在昏黄的光线下,“酋长”来到麦克默菲的床边,呼唤着他,而麦克默菲却只能报之以白痴的喃喃自语。“酋长”一边说着“我会把你带出去”,一边用枕头闷死了他。这一场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同时更令人感到了一种深重的难以名状的压抑。“酋长”逃出令人窒息的精神病院,也正象征着人性的回归。导演以一个印第安人角色来完成这一行动,也正喻示着人只有回到大自然中才能得以真正的自由。可以说,这部影片是对压抑人性的现代工业化社会的重重一击。

以商业片而言,《飞越疯人院》表面上对疯人院制度的控诉,是大众所能理解与接受的,而剧情中的欢笑、愤怒等,更是可以吸引住观众至结尾。

就哲学片而言,它更是深刻的反映了人类社会制度、公理、法规的缺陷。她让我沉思:到底什么为“疯”?个别的人的个性行为如果超越社会所能接受就是疯?就如我们有时候会不自觉的抓后脑勺,但当一个人经常抓,他就被定义为疯。凭什么人类能如此“五十步笑百步”地对他人进行裁判?所谓社会共识、社会公理、社会秩序,是不是应该从这片中得到反思?

所谓“疯人”,乃是天生;西方有谓“天赋人权”,然而掌权人甚至社会中大部分所谓“正常人”却以“公理”为由去扼杀一切小群体,或者美其名曰地说:纠正。人类何时起权力竟然大至觉得自己应该改变一个天生应该与他平等的人的行为呢?

3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影片时长133分钟,因为年代久远,清晰度大约是150度近视的样子,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我行我素的疯子---麦克墨菲被送进疯人院,一直想要逃离向往自由,经历众多之后,被医院方切割了脑额叶,而另一位从头至尾沉默装傻的“酋长”最终杀死麦克墨菲并成功逃出疯人院。分析来分析去,结果的不同和引发的思考源自于一个选择:究竟是选择大张旗鼓还是低头走路。

和很多人一样,在鸣人和佐助的偏好中,我喜欢前者,因为热血活力,激情甚至是一根筋。很多热血漫都喜欢塑造如此的主人翁,但是,大张旗鼓的说出自己要成为火影,然后事情朝希望的方向顺利进行,或许那更应该称之为幸运。《飞越》影片中酋长用枕头闷死麦克墨菲时我的震撼,不亚于《肖申克》中安迪在雨中张开双手那一幕。窒息感告诉你,很多时候并非悲观也并非偏激,只是得认清事实,果实可口得先抱住树干。并不是嚷嚷着要逃出精神病院就真的可以逃出去,并不是大叫着要统治地球万物就会乖乖跪倒在你的脚下,并不是喊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的口号”野生动物就会停止灭绝,并不是喊着未来无限美好就可以等着一切飞进手心。故事,之所以好听,是因为与现实的骨感对比之下的美好。有时候,单凭一腔热情,真的还远远不够,得低头看看路。

虽然都是一无是处,但换个角度想,好在还拥有家人朋友,还好没有掉牙只能吃稀饭,手还能动脚还能跑,盲目站在教室的桌子上吼叫是张扬青春不是牛逼闪闪。如果真的自命不凡,就现在开始做点什么,踩着泥土规划一下蓝图畅想眼前的未来,时而做个“酋长“,拿好手中的窝窝头吃饱了再打架,想好一些什么看准时机下手,才能够真真”逃离“想逃离的那个疯人院。

希望中的结果,是在酋长要闷死麦克墨菲时,麦克跳起来:上帝!你在干什么?!我他妈要自己自己逃离,我才是主角好么!

4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昏睡了几乎一个午时的周日晚上,实在是没有心境再去做其他的事了,抱着电脑趴在瑜伽垫上开始看电影,之前在电脑里下载了很多经典电影,点开了一部想看去一向没看的经典之作《飞越疯人院》。

影片的开头是对着精神病院的一群患者,基本上给每个人一个特写。然后是麦克被警察带到精神病院。医生在讨论他是不是真的有病,还是只是借口逃脱劳动。麦克在院中带着其他患者打球,赌博,向瑞秋护士要求放电视看棒球比赛,可是遭到了瑞秋的拒绝,她以投票的方式决定,结果第一次仅有几个人举手,第二次投票仅有九个人,投票结束时,麦克去游说病友,但都没人理他,出乎意料的一向不说话的大块头酋长却举手了。

麦克欢呼着叫瑞秋护士看,她却说投票已经结束。麦克看着电视里反射出的自我的样貌,开始自我解说球赛,把病人全部吸引,并随着他的解说词一齐跳跃激动。麦克带着一群疯子打球赛,让酋长守着篮筐不让对方进球,酋长充分发挥身高的优势,拦截进球,简便地投球。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酋长最终带着微笑在球场上奔跑起来。

麦克似乎就是进来打破疯人院的一切规则和秩序的。他对抗冷酷教条的瑞秋,出去开着疗养车带着他们一齐出海捕鱼,经过女友凯蒂在院里狂欢办派对。本来狂欢派对那次他能够出逃,可是酋长不愿意跟着他走。酋长说,出去了也是被利用,就像他们利用麦克一样。酋长沉默的生活在疯人院里,让别人一向以为他又傻又笨,就像麦克说的,原先他才是最聪明的人,一向在耍他们。比利在出海捕鱼那次爱上了凯蒂,狂欢夜麦克让凯蒂去跟比利一齐度过,最终所有人都喝多了趴下。

第二天瑞秋来了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她很愤怒,她的规则被打破,权威被挑战。她威胁比利说要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他妈妈,让他说出是谁干的事情。比利最终屈服了,但瑞秋没有遵守她的约定,还是要把比利带走。比利最终用玻璃碎片割断自我的颈动脉自杀了。瑞秋出来说,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所有的要尽快回到原先的位置。麦克在这个时候爆发了,他冲上去,死命的掐住瑞秋的脖子,想要杀死她。最终被疯人院的保安制服。

影片的最终一切回到了原样,瑞秋依然同志着那里。两个保安带着麦克回来了,酋长在他们走开的时候去看麦克,说此刻他愿意跟他走了,他明白麦克不会抛下他,可是麦克却没有像以前那样对他眨眼睛,却装傻骗过所有人。这次麦克是真的变傻了,额头的两侧做手术摘除了什么东西。酋长抱着麦克,说他也不会抛弃他,会带上他一齐走。麦克艰难的回答了“ok”。酋长拿起枕头捂死了麦克,搬起了压力水箱。当初麦克打赌时,也曾搬过水箱,但以失败告终。麦克说至少我试过了不是吗用它砸碎了医院的铁窗,在晨曦中慢慢消失。那些疯子都为他欢呼,可是自我却没有走出去的勇气。

故事的结尾出乎我的意料,麦克本是疯人院里最正常最健康的一个人,在最开始的总是做些疯狂的事情来证明自我有病,到最终想尽办法要逃离。在狂欢夜的时候我以为他会带着酋长一齐离开,跟着凯蒂一齐走。可是却都醉死了。最终被医院做了手术活生生地变傻,变成不正常了。一切想逃离的,最终还是无法逃离。反而是一向冷静沉默的酋长最终带着麦克默菲的自由的灵魂一齐飞越出疯人院了。

那个朝着瑞秋大叫,说我不是小孩子,不要把我当成小孩子,你不能控制我的烟就像控制小孩子的饼干一样,在你高兴地时候才会给一点的巴提尼最终还是理解了瑞秋的控制,安然的到影片最终还是呆在疯人院里。

有些人的反抗是因为有人带领,一旦没有了别人的指引,自我就会失去改变的勇气,让一切龟缩到原状。百度上说这部是美国电影历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之一,被称为“影视表演的必修课。每个经典的电影看完之后都会让你久久不能平静,带给你思想的冲击,让你开始反思自我。

5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在电影院看完了期盼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联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能够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性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

1。恰逢节假日,小兄弟姐妹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导演特意给了小兄弟姐妹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户外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咱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咱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证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性命的延续关联,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正因老人们之因此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则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一样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4。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向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5。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性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

6。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我的老伴,然而到了之后,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正因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愉悦。

7。老周的性命最终在海边走到了尽头。他走的那一刻,天边升起了太阳,然而那太阳看起来,却跟夕阳一般,这或许象征了性命的周而复始,个体的性命只是人类性命和历史延续长河中的沧海一粟,无须悲观,也无须伤感。

最后,我想用《礼记》里的一段话作为这篇观后感的结尾:“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此向本片导演张杨致敬,向在好莱坞吸金商业大片、严酷的电影审查制度和把电影视为娱乐品、消遣品而非艺术品的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的三重压力面前,坚守艺术底线和人文情怀的中国导演们致敬。只要你们不倒下,中国电影必须能够拥有完美的明天!

6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影片讲述的是续弦的老伴去世后,老葛在非血缘关系的儿女家处境尴尬,而跟儿子的关系也始终没有松动。无奈之下,老葛辗转来到关山老人院,寻找当年同在一个单位的好友老周。老周热情开朗,平日里组织这里的老人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这群老伙伴们毅然决定排练节目去天津参加比赛。可是,衰老与疾病让院长无法下定决心开绿灯,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对老周他们的表演下了禁止令。即便如此,老人们也从未放弃。

他们决定偷偷跑出老人院,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

《飞越老人院》用朴实的情感引起无数人的共鸣。面对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步进入而立之年,其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浮出水面。这是一部让人不能不流泪的电影,导演用温情风格揭示了我们再也不能回避的比死亡还要残酷的人性问题。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研讨首映影片《飞越老人院》,认为该片以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为艺术焦点,倾诉了老人渴盼自由、渴盼理解的心灵之声,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和温暖的人性情怀,为电影艺术的社会关怀和社会问题的艺术化表达提供了一个样本。学者们从社会学角度对影片的思想内容进行了阐释。指出关心老人的程度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当前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但是社区的、家庭的养老服务因为很多现实困难不能尽如人意,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该片充满真情的细节感人至深,很有针对性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唤起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朋友和爱人,曾经作为自己一片天的父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自己的负担,打着为了他们好的名义,送他们去老人院,认为有吃有喝有人照顾,便可以心安理得的去过自己自由的人生。

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以为自己给予父母的已是最好,殊不知,你心中的好,于老人而言,不过是枷锁,不过是牢笼,不过是你自己的心安理得。这部电影,更多的可能像是为我们编制的一个梦,辽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宁静的大海和一群在残酷现实下追梦的老人。我们都会老去,但是,不管是年少还是苍老,我都希望在这样的梦里驰骋,自有肆意的过完人生的岁月。可是在那之前,请先为了自己父母,去实现他们的梦!年少轻狂的我们踌躇满志的说出自己的梦想渴望父母的支持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问问父母,可有未曾实现的梦。不需要昂贵的礼物,一个电话,一个拥抱,问一问父母未曾实现的梦想,带父母去看场他们爱看的老电影,趁着残余的春色,带着父母去感受大自然,亦或者,放下不必要的约会,安心为父母做一顿晚餐。我们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趁着还有机会。

7疯人院

“一个荒诞的故事,一些荒诞的句子。”不错,但请仔细想一想,你还会那么认为吗?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所疯人院。疯人院里关着形形色色的疯子。

E有机会到外面的世界转了一圈,回来后对F说:“外面的人太可怕了,我看到了满世界的疯子。”

F看了他一眼说:“外面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大疯子,你这个疯子,连这都不知道。”

I、J、K、L、M、N六人企图逃离疯人院未能成功,院长问道:“你们为什么要逃走?”

但P觉得还是应该遵循本人意见,于是问O:“我们还救你吗?”

在水里拼命挣扎的O听到这话马上停止了挣扎,一本正经地说:“让我仔细权衡一下……”

三个人决定把兔子捉住吃掉,开始商讨捉兔子的方法。

T:“真是两个疯子,连守株待兔都不知道。”

U一动不动地在那里坐了三天,话也不说,饭也不吃。V和W去看他。

U抬起头看着他们,幽幽地说:“我在思索。”

V、W笑得直不起腰来:“像你这样呆坐着不实践,怎么思考?真是个大疯子。”

“哦,“院长轻描淡写地说:“他们三个为了实践吃饭的意义,昨天饿死了。”

一年后,院长宣布解散疯人院。疯子们都跑了出去,成了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评论家。三天后,院长宣布再建一个疯人院,把失业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评论家关起来。

8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看这部片子的前半部分的时候, 我只是觉得那个护士冷酷,自以为权威,实际只是自我满足的假权威;实际上越是这样,越不会有人从心底尊敬她。而且她并没有做有利于病人的事情,只是一味没有人性地压制病人。

而男主角墨菲是个表面神叨叨,实际是聪明,向往自由,关切别人的好人。这种品质在影片里展现得很具体。比如他的谈吐,他教酋长打篮球···

到后来,随着电影上演一个又一个高潮,我越发清晰地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部“疯人院”电影,他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只是用更为激烈的方式,在一个封闭的空间,爆发出来,强调影片的意图。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我觉得我被这部电影触动的最深刻原因就是它让我联想到这个我,和其他千千万万人生活其中的中国社会。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对社会的探知欲越来越强,而却失望的发现这个社会如此大而多的弊病。这个社会是如此不公平,而这个社会的弊病却如此之多:贫富差距,教育体制, 走后门,没有动物保护法,低俗的媒体····而这些问题都是建立在社会机制之上。

最可怕的不是有问题,可怕的是意识到问题却不去克服,甚至在社会压力与舆论导向下屈从,甚至对自己心理暗示: 比如在看电视上看到外国人在街上游行,其实我们是羡慕的,羡慕别人表达自我,追求自由的权利,而我们不敢,也没有那权利。然后有的人会对自己说,这些外国人做这些事还是改变不了什么的,但我们呢,我们连做都没做。

就像电影中墨菲在搬那个水槽失败后说的话:我至少试了。而在电影最后,酋长搬动了那个水槽,打破窗户,逃了出去。这就是我们说的前赴后继。这就是勇气。

感触还有太多, 就先说这么多吧。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如未注明原创皆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内容中图片等附件信息由原作者提供,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