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观后感1怎么写,8篇范文样本

1飞越疯人院观后感1

影片故事发生在一九六三年间,美国某丛林旁坐落着一所国家一精一神病院,那儿住着各种各样的一精一神病人。一天,一个名叫麦默菲的中年男子,被武装的教养院军官押往国家一精一神病院。麦克墨菲是一个身强力壮、一性一格豪放的青年,为了逃避在教养院的责任,在教养院的人面前表现出异常,而被送进一精一神病院。麦克默菲进院后,他原以为可自一由轻松一点了,哪知处处受到限制,主治史贝菲医生找他谈话,因为他在教养院有一系列"反常"言行,因为教养院送来的资料说这中年男子在教养院一胡一作非为,经常打架……

《飞越疯人院》一片根据坎・凯西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拍摄。影片上映后,不仅获五项奥斯卡奖和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两项奥斯卡奖提名,而且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飞越疯人院》也是继《一夜风一流》(1934)之后,又一部获五项主要奥斯卡奖的影片。

本片是美国70年代社会电一影的代表作。影片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出色的表现力一举夺得了1975年第四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一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等五项大奖。影片虽然采用了好莱坞电一影中经常涉及的一精一神病患者这一老题材,却因为其注入了新的社会意义和内涵而大获成功。影片中的一精一神病院实际上是美国病态压抑的工业化社会的缩影。影片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尖锐的讽刺力。影片表面上是在叙述一个一精一神病院中所发生的悲剧故事,实则却展现了那种为了个一性一解放而孤军奋战的英雄,由于找不到正确的解放道路而最后为社会所吞噬的悲惨命运,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飞越疯人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作品。影片以一精一神病院为舞台,着重反映了一种在当时所谓现代化管理的社会中,人们被紧紧束缚而动弹不得的恐怖景象。这种景象深深地抓住了每一位观众的心,使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恐怖。主人公麦克默菲的对自一由的追求和最终的悲惨遭遇深深地体现了人们所受的压抑和悲剧命运,使影片具有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效果。影片的结尾是全片的点睛之作,充满了使人一毛一骨悚然的恐怖气氛,却也是最为感人的一个段落。在昏黄的光线下,“酋长”来到麦克默菲的一床一边,呼唤着他,而麦克默菲却只能报之以白痴的喃喃自语。“酋长”一边说着“我会把你带出去”,一边用枕头闷死了他。这一场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同时更令人感到了一种深重的难以名状的压抑。“酋长”逃出令人窒息的一精一神病院,也正象征着人一性一的回归。导演以一个印第安人角色来完成这一行动,也正喻示着人只有回到大自然中才能得以真正的自一由。可以说,这部影片是对压抑人一性一的现代工业化社会的重重一击。

以商业片而言,《飞越疯人院》表面上对疯人院制度的控诉,是大众所能理解与接受的,而剧情中的欢笑、愤怒等,更是可以吸引住观众至结尾。

就哲学片而言,它更是深刻的反映了人类社会制度、公理、法规的缺陷。她让我沉思:到底什么为“疯”?个别的人的个一性一行为如果超越社会所能接受就是疯?就如我们有时候会不自觉的抓后脑勺,但当一个人经常抓,他就被定义为疯。凭什么人类能如此“五十步笑百步”地对他人进行裁判?所谓社会共识、社会公理、社会秩序,是不是应该从这片中得到反思?

所谓“疯人”,乃是天生;西方有谓“天赋人权”,然而掌权人甚至社会中大部分所谓“正常人”却以“公理”为由去扼杀一切小群体,或者美其名曰地说:纠正。人类何时起权力竟然大至觉得自己应该改变一个天生应该与他平等的人的行为呢?

2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电影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看完电影,有了一种沉重的心情,疯人院就如同我们的社会。我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规定什么样的人是正常人,什么样的人是疯子。但是我们评什么这样规定?别人有别人的思想和生活,我们凭什么去指责别人,在电影里有几幕很深刻,一,护士长召集正常一点的病人们讨论大家的病情,她也不管病人说的事实什么,她开会的目的就是掌握病人的弱点以及批判病人让他们觉得她才是对的,他们服从她的命令。二,麦克墨菲带着那些病人出海的时候,船主问这些人都是什么人,墨菲说他们都是精神病院的高级医生,病人们也一个个装得很象,这些病人这时候看起来都很正常,船主也相信了他们确实是医生,疯人院和现实社会究竟哪里才是真的有病?三,比利被捉奸之后说的几句话不结巴了,这个情节安排很有意思,不认真看注意不到,人性是不可压抑的,压抑就会扭曲。比利有心理问题,但护士的压抑治疗显然没有任何帮助,而麦克墨菲的"非常规疗法"却更对症下药。而护士长还利用比利的恐惧,一再逼迫,致使比利羞愧自杀。四,病人们反抗时,医生护士们用电击,被打,逼迫病人们服用自己不乐意服用的药物.难道,这不是一种病态吗?!难道这就正确了吗?!都是人!为什么要这么折磨?为什么要强迫别人?而且还不是治疗的药物,人思维迟钝的药。只是这是病态的欲望!由这几幕,我们不由得反思我们的评判标准是否正确。到底谁才是疯子。

墨菲没有逃走是表面是因为帮助了比利,喝酒醉了,实际上是因为当一个人,去反抗、去面对整个世界,在体制面前的巨大力量,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失去了生命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有这样的结局几乎是必然的结果。片子里,墨菲虽死,还有酋长带着墨菲的希望飞越了疯人院,麦克墨菲的死,其实并不让人

悲痛,一具没有任何思想肉体死亡,代表了灵魂的解脱,酋长的逃跑,实际上已经把麦克墨菲的思想民主和自由主义所带走,传播到远方去。当一个病人被巨大的声音所吵醒,看到酋长的逃跑,从心底发出了真正的呐喊和尖叫,这个尖叫,让我们看到了看到希望的喜悦,看到了恐怖社会的最后一丝光明。然而看到末尾的时候,即为酋长的飞越感到欣慰,又为他以后的生存而担忧,他要生存,必然要接触社会,而现实里社会就是最大的疯人院,他又可以飞越到哪里?

但愿麦克墨菲的死和酋长的逃离让统治者们清醒,让所谓的病人们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让他们体会到打篮球时的乐趣,捕鱼是的胜利,举行派对的晚上的幸福。

3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我看完了《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它主要讲了,有一个叫迈克·默菲的男主角,他为了逃脱监狱的折磨,装成有精神病,来到了精神病院。他看到病人们每天都被闷在精神病院里,决定给他们些自由,为此他闯了很多祸,受过很多惩罚,最后,他被一个病友杀死,因为病友不想让他再受折磨了。

这部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迈克·默菲偷偷带病人们出海捕鱼,病人们开心地欢呼起来,看他们的笑容,是多么的灿烂啊!

还有一次,默菲在一个晚上为病友们开了一场派对,喝酒、唱歌、跳舞……开心极了!

这部电影反应了美国当时的社会,有些人限制了别人的自由。人是向往自由的,我敢说,全世界人们都向往自由。对人类来说,自由真的很重要,就比如我们喜欢运动,喜欢大自然,喜欢玩耍一样。

4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

其实对这部电影没有多少了解,却有机会提前观影,也不错。只知道是张杨的作品,印象还停留在《昨天》,却不知已是十年前。近年来很少看国产电影,好像那种固有的坏印象已经根深蒂固。但看完《飞越老人院》,还是想说,大家都电影院看看吧。尽管从制作角度来讲算不上好电影,但看看,那种情怀,那种我们平常作为习惯而忽视的,那种善意的提醒,以及,老演员们的力量。

影片一开始就看到各种熟悉的老演员,感觉十分亲切,有叫得出名儿的,也有叫不出的。刘江老爷子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很喜欢看《地道战》,不下十遍。牛犇好出彩,小时候看他的电影看得最多了。影片开始讲老头老太太们在老人院的平常生活,煽情不够煽情,笑点也不是太出色,恍惚间觉得是记录片,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真实而无趣。不过老戏骨们尽情的演还是很感动的。

一边欢笑一边流泪的还是属於“飞跃老人院”的核心桥段,偷着上车,还落了张“二饼”!全场都在笑,老头老太太们还挺招乐的。第一次流泪是他们在河边野炊,院长追了来。爱喝酒的老头骂儿子,老林老头说自己无儿无女说自己最後的愿望就是希望走出老人院而不是坐着等死。演得真好,虽然是平常话,但觉得真实。我并没有过家里老人住老人院的经历,但设身处地的想想就会知道,无论眼前还是自己都是一副风烛残年的惨澹,谁还有勇气活下呢?

第二个泪点是在老头们表演完节目,将死的老周说的一番话,老人院里只有他隐瞒自己的重病和家事,老人最後的遗言还是对远嫁女儿的牵挂,最後的愿望是在海边看日出,也许也只是想离自己的女儿近一点吧。物伤其类,殊途同归,无论多麽风光的人生,晚景到底是凄凉的,那时候的自己已经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已经独善其身,看透了人生,已经与这个世界和解。所以,才有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影片结束后,小窗口放出拍摄花絮,写出每个演员的年龄,又是很震撼。老艺术家们仍然焕发了艺术的青春,饱含创作的激情,真令人敬佩和感动。

本以为影片会让人思考老年化这个社会问题,但是很明显没有,该送老人院的还是会送老人院,不探望老人的还是不会探望老人。父母,父母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也好想好想多陪在他们身边,因为很早就知道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但父母总觉的我是赖着他们不走,无事业无家庭废柴一枚。还好,无论怎麽责怪我都能接受。尽管我不会对他们说出我心里的想法,说我和你们的相遇只有这短短的一世,而且还不知道这一世到底多短多长,想尽量在你们身边,就是不说话,吵吵闹闹的怎样都好,因为这世上,最亲的人就是你们了。若你们不在了,我就变成孤儿了。总会分开的啊,但能在一起时,我们还是在一起吧。人生,不过如此了。

5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1848年的欧洲革命已成陈旧的历史回忆,诗人已化为西伯利亚一抔黄土,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呐喊,已成为人们心中不朽的不朽诗篇。

初识《飞越疯人院》,是在初中时,收音机里的电影录音剪辑让我朦胧间感觉到一些什么,但是却无从捉摸。今日重看这一部美国电影历史上早期的自由主义经典,仍能感受到其中震撼人心的力量。

电影中,麦克被警察从劳教营押送到疯人院的时候,禁不住拥抱了如释重负的警察。从一开始我们就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种自然流露的活力。而当他一次又一次反抗护士长为代表的疯人院管理当局的时候,病人们看到了希望,从麻木不仁中苏醒过来并自动集合在他的旗帜下。从麦克爬出铁丝网带领大家在游艇上钓鱼为第一次高潮,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压制也不能动摇的自由战士。第一次的电击并没有损害他的斗志。一次次,我感受到的是以追求自由这一最高价值为原动力的永远不死的反抗精神。而在最后一次剧烈的反抗被镇压后,麦克被当局的强力电击变成了真的精神失常者。当晚,曾经形神呆滞,而被麦克的精神所唤醒的酋长在呼唤麦克一起出逃,却失望地发现那个自由战士麦克已经死了的时候,用枕头闷死了病床上的麦克,带领大家逃出了围着高高铁丝网的疯人院。

麦克死了,他是被自己唤醒的酋长闷死的。疯人院里,只有酋长知道麦克被从肉体上剥夺了反抗精神以后将会生不如死。麦克就是自由精神的体现,当自由不再时,可贵的生命也不再可贵。我最后被这一幕深深震撼了。借助于酋长的手,麦克用他的死实现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呐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麦克和自由精神同在。

从此我想到我所钟爱的另外两部影片:《刺激1995》和《天浴》。他们和《飞越疯人院》其实都属于自由主义题材的影片。前者和《飞越疯人院》一样,表现了对自由的不屈追求,凸显了一个以个人自由和解放为目标,不惜为此抗争到底的人物形象,这样一个人物,从外形上可能是平常的,但精神力量则是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这两部电影都通过艺术手法传递了一种"自由至上"的西方观念,而它也是以"平等、民主、自由"和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的精髓之一。后者则体现了国内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个特定人群的时代悲剧,这种悲剧正是源于病态自由后的反自由状态。

6疯人院

“一个荒诞的故事,一些荒诞的句子。”不错,但请仔细想一想,你还会那么认为吗?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所疯人院。疯人院里关着形形色色的疯子。

E有机会到外面的世界转了一圈,回来后对F说:“外面的人太可怕了,我看到了满世界的疯子。”

F看了他一眼说:“外面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大疯子,你这个疯子,连这都不知道。”

I、J、K、L、M、N六人企图逃离疯人院未能成功,院长问道:“你们为什么要逃走?”

但P觉得还是应该遵循本人意见,于是问O:“我们还救你吗?”

在水里拼命挣扎的O听到这话马上停止了挣扎,一本正经地说:“让我仔细权衡一下……”

三个人决定把兔子捉住吃掉,开始商讨捉兔子的方法。

T:“真是两个疯子,连守株待兔都不知道。”

U一动不动地在那里坐了三天,话也不说,饭也不吃。V和W去看他。

U抬起头看着他们,幽幽地说:“我在思索。”

V、W笑得直不起腰来:“像你这样呆坐着不实践,怎么思考?真是个大疯子。”

“哦,“院长轻描淡写地说:“他们三个为了实践吃饭的意义,昨天饿死了。”

一年后,院长宣布解散疯人院。疯子们都跑了出去,成了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评论家。三天后,院长宣布再建一个疯人院,把失业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评论家关起来。

7精装疯人院

当我们混在高三。

(一)

时当最后一年高三的紧张,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班里散落一片、诽文不断,这些人和那些人的暧昧情愫,还未滋生,便被疯狂的八婆们给厄杀了,做为神的我很自然的卷入这场战斗,我闭眼看世界,望图找一片安静的土地,继续我的休身养性。

(二)

很光荣的我又烘了,关于那补考不补考的事,我一再让大家怍舌。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如此的神圣,接二联三的糗事不断。

我以为只要我除去那些从前颓废的岁月就不在有人会想起,可是我忘了我从来就不是一个调很低的人。

都玉来在班里吼着元旦的事,他一手遮天的本领比班主任还更胜一筹,我在想想我这种德才兼备,才忆双全的才子是不是应该全包。

很显然这种空洞想象被漠视了。

我想到我和小甜甜的小品,我和老凯的歌,最后一年说什么都不能矜持了。

都玉来还是在叫喊,下午退出的诗歌朗诵,不免也有他的功劳,多么悲惨、人才就这样被厄杀了、埋没了。

不过苏格拉底曾说:“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他是对的,像我这样有思想的人是不会被世人所理解的。

手机不断的提醒着我,电量不足、电量不足,我在使劲按最后几个字。

(三)

都玉来把班里搞的跟结婚礼堂似的,把红纸贴的灯光一照暧昧的要死,不就办个元旦么!不知道还以为我们集体凑合着结婚呢!

小甜甜又不知道疯哪去了,她也不顾及下我的感受,亲爱的同学们我是否应该原谅她,她这个老人终于也思春了。

可是我怕在一群嫩草丛里迷失了自己,谢子德的那一脚她已经无法自拔了,这又来一个郑玉林她可得死在里面来!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我的小品,排练、台词原来那些明星的生活如此纠结!怪不得一个都抑郁而死或自杀身亡!

那些表面风光的演员明星实质过着猪狗不如的颓败生活!这样说起来,我们还是挺幸福的哦!呵呵~

班里又开始赌博了,叫嚣的声音比菜市场卖猪肉的大叔还地道!

我们的高三生活就在这样的叫嚣声中、欢呼声中、呐喊声中颠沛流离、慌乱不堪。

(四)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有时候多情总被无情伤,有时候人和人真的不能比,有时候我们都还太天真。

不能乱玩火,玩火易易自焚。

爱情和友情的界线,其实就是一线之间。

说了那么多废话,发现其实我也是个罗唆的人。

我跟着呵的本领还真是伟大,瞧我把小甜甜和林黛玉(郑欲林)那一对说的,没有都说成有的了,其实啊我是想提醒林黛玉啊!瞧你们这不清不楚的多难受,都高三咯,既然郎有情、妾有意,何不共结连理来的痛快,你浓我浓的让人看着都纠心。

组长和亚亚,搞了半天这两个人是一对的,这些地下工作者的潜力还真是不容小看!

瞧他们封的多死,埋的多严实。

张盈盈也谈恋爱咯!我的疯人院面临着破产的危机,我把她们更好的明天建立在我积累财富的基础上,才发现那只不是幻觉。

我幻想的功力,真是一天比一天高,我在想有一天我可得死在理面来!

跟郑欲林说了我的初中神话,他真是三生有幸啊!上辈子一定是吃素的。

好难过,这天冷的,不痛不痒的让人失去了对生的希望,冷啊~

(五)

临近毕业还有13天,除去今天还有12天,我们的感慨变的微不足道。

最近几天很多人都买了同学录一张一张见证我们的结束,每当收到那样的纸张的时候心间都会有一阵悸痛,唰唰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大名,可是到最后到底还有几个人是记得我的,我不出色、不优秀、不漂亮,脾气也不好,我想有很多人也是不喜欢我的吧!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依旧爱我的班级而已。

也就是这就是甜甜常说的自卑吧!虽然我一直都不承认还时常用高傲和无理来掩饰任性的让所以人反感。

昨天的毕业照。

“咔”的一下定格在昨天高中岁月,就这样我们远离教室里的叽叽喳喳,远离了课本、老师,远离我和张雪的歌唱,远离了我和甜甜的单挑,远离我和亚亚的海,远离了食堂里的大叔大妈们,远离了搁拉条,远离了烧饼,远离了大饼,远离了粑粑馍,远离了油茶、粉鸡、米线,远离了我既爱又恨的阚疃,我想我始终怀念的还是那个最初的地方比如:南头中学,南头的房子,南头最初的四年学生生涯,从那里开始友谊,从那里开始的爱恋,从那里结束的中学长跑,从那里开始的高中生活,我怀念那些最初的地方、最初的梦想、最初的人和事、最初我以及你们。我总是在前行的道路回望,回望脚下的步伐,回望流逝的岁月,回来我一路走来的艰辛,我感谢我,一直前进着,一直坚持不懈着,我感谢我如此坚强,我感谢我成为自己最喜欢的那种人。不知道这算不算自恋,总之我对自己充满了无限崇敬和爱恋。

(六)

高三最后。

那随着时光潺潺的流水,在即将画上句点日子里波澜起一圈圈涟漪。

什么时候起,我贪婪的喜欢在学校行走的感觉,什么时候我看到那些青春孩子会有莫大感慨,好象我们高三这一届的离去并不会影响到谁,但又能影响到谁呢!大家都匆匆着,多看谁一眼在匆匆的时光里都显奢侈。

还是不要回头的好,至少不会太伤感,还是不要爱的好,至少离别不会太痛苦。

在我们没有任何能力去给一个人幸福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做出承诺,承诺的越多,时间越是给予过多的阻碍,因为我们做不了。

时间只是在抚慰我们被匆匆岁月打磨的棱角分明的心灵。

再或者我的疯人院里的患者都变的正常了,她们经常携着自己的伴侣从我面前招摇而过,而我这个院长则守着冰心的一句话不肯妥协:爱人要等而不是找。

真的是这样么,可为什么我敲打的字句还是如此苍白,难道我等的只是潺潺的流水和我的青春携伴同游么?

8飞越老人院的观后感

老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希望能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能参加节目去日本参加决赛希望女儿在电视上能看见自己,临死之前能见女儿一面,亲口对失踪七年身在日本的女儿说声对不起,葛老头和老人院的老人们积极努力的帮助老周完成生前的愿望,决定挑选几名“身强力壮”的老人“出逃”去天津表演节目,老周忍痛一路颠簸到天津跟大家一起表演节目,并在台上忍痛表演,但是他的心愿却做不到了。后来老葛在老周的遗像面前组织大家表演了一个节目,在海上一艘小船一路漂洋过海到了日本,我想那条小船上应该有老周,他一定到了日本见到了女儿,并求得了女儿的原谅。老周一定笑了,我想他可以没有遗憾的离开这个世界了。

随着剧情的深入我逐渐融入其中,看得我情不自禁的也泪水涟涟,尤其是老人们“出逃”天津的一个夜晚在车中露营,车外,爷爷老葛与孙子小葛一起坐在草地上,小葛听爷爷给他讲了一个关于“麻雀”的故事,说有那么一对父子,父亲老了,和儿子坐在树下的一条凳子上,儿子看着报,父亲就问他:”那树上是什么?”儿子抬头看了一眼说那是麻雀,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那树上是什么呀?”,儿子用有些不耐烦的口气说那是麻雀,第三次父亲又问他:“树上是什么呀?”,儿子把报纸一扔冲着父亲吼道:“你是不是有病呀,我都告诉你了,那是麻雀”,“唉--”,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掏出一个日记本说:“你三岁的时候我抱着你也是坐在这儿,你问我树上那是什么呀?我说那是麻雀,你又问我那树上是什么呀?我说那是麻雀,就这样你一连问了我几十遍,每次我都高兴的不得了,不厌其烦的跟你说,那叫麻雀,会飞的小麻雀,记住了吗?”这时儿子哭了。故事虽然讲的麻雀,但实际上却反映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从未一起生活过的祖孙有了越来越深的感情,整部电影很温馨,也让人想到很多。

老葛,一个因与儿子有矛盾被逼无奈搬到老人院的人.老葛从一个对生活绝望的人变得积极主动,帮助老周完成心愿,最终与儿子孙子重合与好,因为房子,儿子与老葛决裂。我突然想到现实社会里确实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儿女只在乎老人何时去世,何时可以拿到老人的房产、财产,却从未想过如何尽孝。这是现实社会的悲哀。

房子的压力让人们迷失了本性,失去了本真。俗话说,养儿防老,现在却变成了“养儿啃老”。不知道啃老一族能否想到未来自己也会老也会被啃。就如电影里院长说的话,老人现在七十了,假设他们能活到九十,二十年的时间,我们能陪在他们身边的日子加起来也就十几天,为什么不能好好珍惜这些日子呢。所以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靠自己的能力过好生活,不要把生活的压力转嫁到老人身上,他们已经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了,老了是我们孝敬他们的时候了,不要再让他们为我们操心了。无论发生多大的矛盾,毕竟是血脉相连,晚辈也要反省自己的不足,不要一味的把责任推到长辈身上。不要发生“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剧。

现在年轻一代生活压力太大,大家生活确实不容易,面临房子、车子的压力,但这些不是你要依靠老人的借口,不要变成你逃避责任的理由,希望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好好反省一下自身。

这部影片里的老人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着我,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积极努力的准备着,并一步一步排除万难的实现了,我确实替他们开心,也被他们感动了。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如未注明原创皆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内容中图片等附件信息由原作者提供,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0条评论